一、心静神舒持之以恒 二、实战为准力戒“花架” 洪老先生在世之时,曾对学生们说:“这套拳没有一个动作是空的,都是有用的”,老先生依此作为衡量动作正确与否的标准。套路中的有许多手上动作,幅度很小,从观赏与表演角度来看不甚美观。 比如有些捋法、裂法等,为后手缠腕,前手制肘,两手距离只有一小臂宽,因而显得动作不甚舒展。很多习练者无视用法要求,一味追求演练的视觉效果,本末倒置,因而放过了实战功夫,令人惋惜。 三、松肩坠肘 中正安舒 四、谨防“尖裆” 稳定重心 业余太极拳习练者,多将练太极拳作为健身娱乐之手段,教与学者皆不甚严格,以致动作不规范,进步缓慢。每见习练陈式实用拳法数年者,仍明显存有“尖裆”之病,重心不稳,毫无太极拳运动的柔美之感,更无走粘之妙。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要求裆开要圆,最忌“人字裆”,对于裆部要求,洪公曾说:“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各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下盘尾骨微向后翻,它的姿势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。裆部只要能开得圆,自然能塌得下,使重心降低,加强躯干的稳定。” 这一点与陈鑫曾说过的“尾骨长强穴微向后翻”相一致。这样的姿势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。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,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,可加大躯干旋转的角度,以保持重心的下降与随遇平衡。 五、步型多变转换灵活 目前,社会上教授陈式实用拳法者,多注重上肢的运动变化,而疏于对下盘的要求,致使习练该拳法者多不明下盘规范,尤其步型无多少变化,一路拳打下来,基本上都是处于正马步状态,导致步法僵硬不活、步型虚实转换不灵,严重制约着运动水平的发挥与提高。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步型多变,共分六大类,即马、虚、仆、弓、盘、独,每一类中,又有左、右、大、小、侧、半之分。其变化非常复杂,也十分重要,不可等闲视之。练拳过程中,步型、步法的极其重要正如陈鑫所说:“手到脚不到,发人不巧妙。”习练拳法,只有刻刻留心、处处留意,方能有所得。 六、气宜鼓荡蓄发鲜明 |